北京交通大学女教授协会联合教师工作部、土建学院举办“紫禁城的天文与人文”主题讲座

2023年11月21日,北京交通大学女教授协会联合教师工作部、土建学院组织举办“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女教授协会会长、土建学院副院长杨娜邀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王军开展题为“紫禁城的天文与人文”的讲座,为百余名师生讲述紫禁城与明清北京城的城市规划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协调统一。讲座由土建学院党委书记刘东平主持,土建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博、副院长杨娜参加本次活动。

王军老师从立表测影与“中”字型城市布局、星象观测与风水四象、贯穿文明史的天地观念、顺应四时之人文方位四个方面,介绍了紫禁城的城市规划与时间和空间的协调统一。他指出,紫禁城在布局上所体现出来的“天人合一”的天地观念和“顺应四时”的人文理念,充分说明了中华先人卓越的时空规划能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中国古代都城同时有南北、东西两条轴线,这是中国古代进行空间规划、平面布局的基本思维模式,这也与古人如何测定时间有紧密的联系。正南正北的正子午线,是古人测定太阳年周期最重要的观测轴,“立表测日中之影须以此线为准”,从而进一步规划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这正是古人在城市规划中令人叹服的智慧。中华先人独创之天文观测体系,塑造了时空密合之人文观,催生以天地自然环境为本体、整体生成之规划法,紫禁城与明清北京城时空格局乃此种规划法之集大成者,代表了迥异于西方、最具东方特色的城市营造模式。敬天信仰定义了中国古代人居形态。对应二十八宿的风水四象,与建筑、城市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幅平铺在大地的天文图,见证了中华先人规划时间的卓越能力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此种空间遗产,是不容被抹杀、最具东方特色的农业文明发祥纪念碑。

最后,王军老师指出,通过深入挖掘紫禁城历史文化价值,可极大丰富人们对中华文明之源的认识,建立与此种文明相匹配的文化自信,平衡理解东西方文化,充实人类文明史,贡献中华文明之复兴。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讲座结束后,王军老师与师生们交流互动,气氛热烈。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北京交通大学

备案号:BJTUICP备2011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