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杨娜,来自土建学院。我将和大家分享20年来我在教学科研一线的点滴。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讲教师和课程负责人,我一直承担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钢结构设计原理的授课任务。这是一门讲授钢结构工程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的专业基础课程。我从课程目标出发,结合课程特点,从国家战略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实践中汲取工程元素,将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作为课程思政的种子,遍洒进钢结构工程理论和设计能力培养的责任田,通过逆向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MOOC、讨论性课题、考题等全教学实践过程中,并在正向教学实施中,让工程思政的种子在学生能力培养中扎根。疫情期间,震撼国人的火神山医院10天装配式钢结构工程建设和福佳酒店的钢结构工程倒塌事故都在第一时间进入钢结构设计原理的课堂,在课堂知识点的映射下,我带领同学们既为我国前沿装配建造技术震撼、也从惨痛工程事故深刻反思工程责任。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所形成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扎实理论为根基、以内涵思政为养分的学、产、研一体融通的课程育人模式创新实践,获得了今年北京市第一届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学生在钢结构设计原理的匿名评教中说“老师让我从这门严谨的学科中发现了它独有的美,让我有信心有动力在这门学科上不断钻研。”我觉得这就是讲述这门课程故事的最好旁白。
工程实践是培养工程类学生的重要环节,在带领学生实践过程中,我始终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更要明确自己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团队与布达拉宫结缘于2007年。十四年来,无数次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气喘吁吁踏过这座神圣殿堂的后山石板路;无数次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午休时在红山顶遥望布达拉宫广场对面山巅的“祖国万岁”;我们比肩工作,共同测试传感监测设备,进行古建筑内首次人群振动试验,共同在石梯、木梯、绳梯上爬上爬下,去感知和触碰布达拉宫那一根根色彩斑斓又肃穆庄严的构件。为布达拉宫工作,我对学生说的最多的词就是安全:包括同学们在高原进行科研工作的自身安全、我们科研服务对象的古建筑的安全、古建筑所承载的文物的安全……每次在奔赴西藏之前的组会中,我在结尾一定会说,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同学们从实践中感受和认识古建筑预防性保护研究和工程实践对扎实理论基础和一丝不苟科研态度的依赖,因此他们勤奋钻研、努力成长。同学们更加清楚在现代监测技术和古建筑保护之间架设适宜的科技桥梁既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责任。在《国家宝藏》舞台的高光时刻,北京交通大学布达拉宫项目组站在聚光灯下,这是和我一起攀爬过布达拉宫百级石阶、钻过百米山洞的二十余位研究生、团队年轻教师的荣耀。2017年获得西藏自治区科技二等奖的获奖人员中,有五位是在读的研究生,他们中最长在西藏连续工作7个月,他们中有的已经成为负责古建筑保护工程的总负责人、有的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继续在讲台和科研阵地上继续前行。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面对古老的建筑存在诸多挑战,聆听布达拉宫的心跳、做好布达拉宫的保健医生是我和同学们共同的目标和事业。
曾经一个土建学生记者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专业是土木工程或者铁道工程,并不会直接从事和古建筑保护有关的工作,关于古建筑保护您对我们想说什么呢?他的问题直击我的内心,原来这就是我总觉得意犹未尽的缘由,因为我还有话要说。
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保护好我们的国粹。用科技力量更好地保护古建筑,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践行文化自信做出的承诺。
我和每一届的学生都会这样说,:“今后当你们走向工作岗位,当你负责的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与古建筑发生交汇或者关联的时候,你能够想到今天我们这一个小时关于古建筑保护的科研工作、工程实践的交流,你能够有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载体的意识,你提出的方案能够将古建筑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加以考虑,那么我们今天的交流就会更有意义,我的工作也会更有价值!”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讲述的故事。二十载,很久,却又像是一瞬间。我很庆幸,在工作中能与雪域高原的布达拉宫结缘,能结合古建筑研究和传统文化,在课程中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担当,在科研实践中引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和特色;植根于传统文化和爱国情怀的科学技术,才更有底蕴和生命力。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北京交通大学
备案号:BJTUICP备2011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