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2025年度25+高校经典研读共同体第四期百日经典研读第二次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以“‘知行合一’的传与习”为主题,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华经典助力教师,融入课程,着力培养有中国底蕴时代新人”课题组指导,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联合线上承办,来自两个学校的八位教师进行了分享交流。北京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王虹英主持研讨会,来自全国25+高校共同体近两百名师生代表云端参会。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王虹英介绍了参会人员,倡导高校教师深入挖掘经典中的育人智慧,将理论研读与育人实践紧密结合。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师夏胜利以《知不知,破解人生困局的锦囊!》为题,从《道德经》“知不知,上矣”切入,提出教育者需以谦虚态度引导学生直面认知局限,在实践反思中突破成长瓶颈。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郑凯通过解析阳明心学“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核心观点,结合《孟子》“持其志,毋暴其气”,提出课程思政中需以“立志”贯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强调“志”需扎根实践土壤,避免空谈。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刘磊带来的分享是《内求改过,为自己负全责》,她从王阳明心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觉察来发现并改正自身过错的重要性,强调了教师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学会为自己行为负责,培养其独立人格与担当精神。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李勇老师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在《改变与成长——读经典之体认分享》中讲述了“助陌生人避风”“指导毕设学生”两则日常故事,诠释“反求诸己”的实践智慧。引用《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主张教师需在琐碎事务中磨炼育人匠心,也体现了“知行合一”思想在实践中的巨大力量。
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馆员李晓茜老师由“知行合一”的深刻含义,联想到天津医科大学在医学教育领域的育人实践,为大家分享了学校在课堂教学、校园活动中引导学生传承学习践行天医“德高医粹 知行合一”精神的实践探索和工作经验。
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黄元霞从哲学维度解析“破除私欲隔断,回归知行本体”对青年修身的意义,以学生视角分享了自己通过学习,感受到应该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浦天悦老师通过自己对王阳明“知行合一”与毛泽东“知行统一”的学习与思考,指出毛泽东实践观是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传承与马克思主义实践发展,并通过自身参加援疆支教的经历,更加深刻感悟了“以知促行,以行践知”的意义。
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郎嬛琳老师结合思政课教育中的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及教学方法创新等内容,与大家分享了“知行合一”的内涵理解及“知行合一”的教学启示,指出要善用“大思政课”实现“知”与“行”的互动,通过持续学习和提升,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本次研讨会通过理论思辨与实践案例的深度融合,为高校教师践行“知行合一”提供了多元视角。与会教师表示主题研讨会体现出显著学习效果,可以感受到老师们学到了心上,学到了根上,学到了行上。参加共同体学习教师将以经典研读为契机,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培根铸魂的育人征程中书写新时代答卷。
共同体简介
25+高校课题协作共同体, 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从春侠教授于2022年6月发起创建,首期加盟单位25家,截止到2025年4月,加盟单位已经达到48家。共同体将在未来五年时间里(2022-2026)围绕“中华经典助力教师,融入课程,着力培养有中国底蕴时代新人”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创建互联网时代新型科研模式,每年通过组织高校老师在线系统研读中华经典和开展年度学术论坛,推动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助力高校教师师德养成,提升课程思政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科研合作平台和中华经典学习家园,欢迎更多高校加入。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北京交通大学
备案号:BJTUICP备20112701